11月17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网球项目展开混合团体、男子团体、女子团体三个项目的决赛。场上虽然都是业余选手,但球风毫不逊色,他们步伐灵活,配合默契,击球精准有力。一旁的计分牌组别显示着“混合团体第二双打100岁+”的字样,这个“100岁+”的设置是什么意思?中国网球协会副秘书长孙文兵介绍了混合团体项目设置的初衷和特点。
“混合团体项目是十五运会新增设的项目,赛制的设置源于对全民健身核心理念的深入思考。”孙文兵表示。上一届陕西全运会的群众比赛首次将网球项目纳入,年龄设置只要求在区间范围内即可参赛,因此在选拔时队伍自然会优先选择年轻选手,而四、五十岁的人群参与机会偏少。“网球是一项适合全年龄段的运动,全运会群众项目理应让更多人参与。”因此在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能覆盖广泛年龄层和性别的项目时,混合团体赛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十五运会的混合团体项目由80岁+、100岁+以及公开组三场双打组成。80岁+组中运动员最低年龄需35岁及以上,100岁+组中运动员最低年龄需40岁及以上,配对双方的年龄之和应满足80岁+和100岁+,且年龄差不得超过30岁。“设置年龄差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年龄悬殊的搭档组合,确保了同年龄段内的公平竞争。”孙文兵解释说,通过年龄相加的规则,使队伍在组队时不但要招募青年选手,还要有40至50岁等不同年龄段的选手,否则无法满足组队条件。
混合团体赛制还要求,每个团体比赛最多5人参加,可由参赛队伍自行选择队员出场顺序,但每个团体比赛须有2名女运动员上场。“这样的设置巧妙地涵盖了从青年到中老年的各个年龄层,以及男、女选手,真正体现了群众项目全民参与的宗旨。”孙文兵说。
这次混合团体赛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人们会在场上看到双打比赛中男双对阵女双的场面,这是此次赛制规则的另一个趣味性特点。“规则确定了80岁+、100岁+、公开组三场比赛的顺序,但每场比赛的具体组合是男双、女双还是混双,是由各队在赛前提交名单时决定的。”孙文兵解释说,由于队员可以兼项,且是“背对背”提交,各队需要仔细研究对手可能的人员安排,进行田忌赛马式的排兵布阵。这种“斗智斗勇”,使得比赛充满悬念,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极大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傅潇雯)
审核:陈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