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 张 革
海淀区作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科教资源高度集聚的首都“四个中心”功能核心承载区,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海淀区委、区政府将发展体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首善标准,走出了一条具有海淀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7.4%,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5.61%。
构建群众体育新格局
让全民健身举步可及
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海淀统筹规划、加大投入,通过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拆迁腾退、滨水空间提升等方式,新建、改扩建社区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一大批场地设施,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8平方米,城市绿道累计建成381.6公里,实现“10分钟健身圈”,小区锻炼、公园健身、场馆比赛、滨水漫步、山道骑行等成为群众健康生活新常态。
科学指导全面覆盖,在全市首创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站点管理模式,实现组织网络全覆盖,充分发挥北京体育大学等37所驻区高校优势,加强专业培训,专业指导员队伍超2.2万人,每千人拥有指导员7.4名。
丰富活动点燃热潮,大力支持1723支社区文体队伍常态化开展活动,从专业竞技的海淀马拉松、海淀100山地越野跑,到全民共享的欢乐跑、社区3×3篮球赛,各类体育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龄。
深化体教融合新模式
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海淀区坚持以体育人、以体强心,全面构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强日常锻炼。
在全区中小学落实“阳光乐跑”,日均参与学生超30万人次。推广室内体能操、雨雪天替代性锻炼项目,保证学生每日运动量达标。培育“一校一品”。在76所体育传统学校开发特色课程,通过“区队校办”模式,开设高水平训练课,既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也为国家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赛事激发活力。足球、篮球等五大区级联赛覆盖全区170余所中小学校、超10万师生,年比赛场次3000余场,孩子们尽情享受体育的激情与魅力,在体育锻炼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
建设智慧引领的体育强区
发挥区域优势,建设体育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运营。盘活双奥场馆资源,华熙LIVE五棵松成为北京文体融合发展的亮丽新地标。
加强科技赋能,建设小米健康实验室,在中小学用VR技术开展趣味体训,实现科技让体育更美好。实施“AI+行动”,连续3年举办体育人工智能大会,研发青少年健康大模型及智能体,在北医三院搭建AI运动康复评估平台,在海马中提供AI教练、机器人补给,全力培育“体育+”和“+体育”新业态。
审核:张素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