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长 许兴国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体育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作为服务体育强国战略的有力实践,首倡生活体育理念,加速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全龄运动友好”,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全民健身发展新路径。
坚持品牌引领 把赛事活动办出“成都味”
成都始终坚持以品牌赛事为引领,聚力打造乒羽网之城、棋城、艺术体育之城、骑跑运动之都、金牌球市五大品牌。近三年成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12届世界运动会等国际高级别赛事90余项。同时,成都始终注重赛事成果转化,引领带动全民健身,创新打造“运动成都·十二月市”品牌,年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00余场,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赛事、天天有活动”。
坚持精准供给 把健身设施建到“家门口”
成都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着力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创新发布《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等建成体育公园88个、社区运动角475个、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996个,绘制“绿道即赛道、公园就是运动场”的新画卷。成都主动顺应市民需求建设智能化设施,发布“运动成都·健身地图”,推出“一键找场地、扫码来健身”服务,构建举步可就的“5分钟健身圈”。
坚持科技赋能 把科学指导送到“指尖上”
成都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整合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发布“每日体育锻炼适宜指数”,日均触达超百万人次。打造“体质健康全城约”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推动7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4千余名社区运动健康师“云端接单、社区履约”,形成“群众点单—政府配餐—健身指导—运动处方”闭环服务。2024年成都市民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5.04%,连续9年攀升。
坚持融合共赢 把体育消费做成“大产业”
成都始终把促进体育消费作为惠民生、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借助赛事引流统筹做好“假日经济”“周边经济”“票根经济”,推出“跟着赛会游成都”系列活动,激活市民体育消费潜力。2024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75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达633.1亿元,同比增长10.6%。成都充分发挥赛事经济催化作用,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公园城市最具活力的千亿级产业赛道。2024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3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达1143.2亿元,同比增长10.3%。
坚持区域协同 把体育交流筑成“新平台”
成都始终坚持以“双圈同城”为纽带,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推动成都都市圈“体育同城化”发展。与重庆开展共办赛事、共促消费、共育人才、共优创新、共强主体五个方面18项合作;与德阳眉山资阳建立赛事联办、场馆联享、教练联聘、数据联通“四联机制”,年均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400余场次,618名体育教师进驻共享中心,累计服务青少年15万余人次,构建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平台。
成都将始终践行“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让全民健身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民生幸福的“硬支撑”,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审核:张素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