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为期6个比赛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网球比赛在广州南沙收官。当日进行了男子、女子单打和双打,以及混双5个小项的决赛比拼,共有13个省区市代表队的选手站上了领奖台。
群众赛场彰显广泛性 竞技水平展现新高度
各代表队在领奖台上竞相亮相,充分展现了群众网球的地域覆盖面越来越广。据统计,决赛阶段共有28个省区市代表队参加,此外行业体协的队伍也参与进来。网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强队的专属舞台,一些以往网球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队伍也在十五运会赛场展现出不错水平。“一些‘非强队’能打入决赛阶段,很多曾经默默无闻的队伍开始取得不错成绩,甚至站上领奖台。”中国网球协会副秘书长孙文兵说。
“十五运会各队水平都很高,较上届参赛队伍明显感觉到大家都在进步。”拿下女双冠军的广东队选手刘玉娇说。她和搭档马琳第二次登上全运会赛场并实现卫冕,她们坦言,感受到了各代表队选手带来的挑战。
同样实现卫冕的还有男单冠军、四川队钟晋,他也深刻体会到对手实力的增强。“第一轮就遭遇了实力强劲的冯河。之后在对阵浙江队黄中俊时,我们一直打到抢七局。”钟晋表示,“现在涌现的年轻选手击球速度很快,整体水平都有所提升。”
办赛标准对标专业赛事 科技赋能增强体验感
“群众赛事也要有专业范儿,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办赛原则。”孙文兵说,为让选手感受到全方位专业化,十五运会群众网球比赛全流程对标专业赛事标准。在人员配置方面,竞委会组建80余人的技术官员团队,每块比赛场地均有主裁判、司线员和球童,改变了以往业余赛事人手不足的情况。赛事还引入两台鹰眼设备,借助专业手段应对争议判罚,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本届赛事从预赛开始到决赛阶段,均在承接过国内外高规格赛事的专业场馆进行,包括曾举办WTA郑州公开赛的“生命之树”网球场、曾举办中国网球巡回赛的日照网球中心等。孙文兵说:“专业场馆不仅为十五运会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比赛场地,更让业余选手有机会感受到职业运动员的竞技环境。”
“这一拍打得不错!”贵州队队员闵艺向记者展示着手机小程序中比赛的画面,“有了这个功能,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比赛的画面,将其留作纪念,也可通过录像和数据分析,研究对手的打法。”这次比赛采用先进的竞赛系统,不仅具备呈现比分、实时转播、电子编排等专业化功能,还支持视频回放、自主剪辑等个性化服务。孙文兵表示,“体育+科技”的办赛模式既满足了广大群众对参赛体验感和仪式感的需求,也突破了以往的传播局限,让网球运动在选手们分享专属高光时刻的过程中产生了破圈式传播。
(傅潇雯 毛昀哲)
审核:陈国平





